【現代寫實】--【玉歷寶鈔 】-- 作者:淡癡真人
第七章 玉歷的事理可與各家學說互為印證_第三節 玉歷之理可包括在佛教的教義之中
一、古德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二、寶鑑編云: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三、因果錄云: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果使千百劫,業報無影響。

因緣會遇時,何以無纖爽。

四、經云:

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或今生作惡,來生受報。三後報:今生作業,後幾生受報。須知天地無私於人。前生所作不同,則今生之報亦不同。

五、慧遠禪師云: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難免輪迴。

六、悚然僧云:

人生孤苦貧賤,惡疾所纏,奇禍所逼,以及盲聾瘖(註一)啞,腳跛手折,五官不備等類。因其前生受享過分;或今生少時不惜福;或壯年奢侈;或多昧心之事。故至衰老無能,種種受苦,是即現報之一證。

不然,彼命中或有應得福壽者,何以不旋踵(註二)而竟致貧促?相上或有應受災耗者,何以一轉盼而坐享豐饒?蓋轉移之機(註三)在天心,不在人力。人當自存其心,以體天心也可。

註一、瘖:不能言語。

註二、不旋踵:沒多久。義同「一轉盼」。

註三、機:關鍵。

又云:「一毫之善,與人方便(註一);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甚麼命,問甚麼卜。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殊速。諦聽吾言,毋自傾覆(註二)。倘爾執迷,終墮六畜。」

註一、與人方便:即:善行雖然小,也方便地助人。

註二、毋自傾覆:不要自尋墮落。

七、普菴祖師偈云:

畜生本是人來作,人畜輪迴古到今。

不要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八、覺世長老云:

地獄實有之,蓋人性念於善,則屬陽明(註一),故入於輕清,可登天堂。

念於惡,則屬陰濁,故入於昏暗,使歸地獄。

每見世人病危,眼光落地,多畏鬼魅;或耳聞鋼叉、鎖鍊聲。因囑家人焚鏹帛(註二)、許願禮斗。

是時,命如風燭,勾使忽到,藏身無所。帶至冥府鞠勘(註三),遍受破肚抽腸、焰爐湯沸之苦,輪迴異道。

此皆由於人心之不善耳。若不及早猛省,事至而懼,所謂及時抱佛腳,無益也。

註一、陽明:純陽的氣質。

註二、鏹帛:本指以繩串之成貫的錢幣。此指銀紙,金紙等冥錢。

註三、鞠勘:鞠是窮究之義。勘是調查之義。意指窮究在世的行為;調查其善惡。

覺世長老又說:

世間有應無子女之人,雖多置妾,終無誕育。或有死於母腹;或有與母並亡;或有早夭;或有中年先死。皆因夙根淺薄(註一),還報相阻(註二),另投別胎。

如其父子母女,年老相依,或順或逆之不等者,則又視其前生恩怨之如何,稱量相償;及有無積善之故。

蓋積善乃能培基(註三)。培基必先省過,此最切要處。

註一、夙根淺薄:指父母與小孩間的根基、福緣淺薄,故健康不佳。

註二、還報相阻:業報來臨,阻止小孩來投胎,或成長。

註三、培基:培養福份的基礎。

九、地藏菩薩云:

「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供養佛像;或轉讀尊經,乃至念佛、菩薩名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是諸眾生,為造惡業,應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亡者,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我今勸諸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牲畜,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

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惡緣,轉增深重。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及健自修,分分己獲。」

十、附錄(一)

救劫回生經中錄唐京都宏福寺元焚法師自西藏回上表

太宗皇帝十二月禮懺悔發願日期

正月初一日平明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二月初九日雞鳴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三月初七日人定時向西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四月初八日半夜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五月初三日黃昏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六月初七日半夜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四百劫。

七月初六日黃昏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三百劫。

八月初八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三百劫。

九月初九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月初一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一月初三日黃昏時向西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二月初三日黃昏時向西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以上日辰,是聖賢、仙佛集會之期。若能依此拜禮懺悔,必終身順遂,後代子孫繁昌。

十一、附錄(二)蔡九如與陸清修敬送玉歷之靈驗

(一)

我,浙西人蔡九如,因家庭不和睦,睜眼所見,皆是傷心的事,心中鬱悶。

自壬戍年(民國十一年)仲夏始,忽然染病,似瘧非瘧。每天中午,就從前後心口,發出冷意,周身冰冷而戰慄。須蒙頭蓋大被子,一直到半夜,才慢慢溫熱起來。

每天僅能吃早餐,中晚餐都吃不下,全身無力。

而時病時好,也不太在意。到了癸亥年(民國十二年)春天,面色漸黃,腿腳浮腫。而心口一口痰停蓄著,日積月累,在兩乳間的膻中附近,結成一個氣塊,大如鴿蛋。不停地上沖,心口痛楚欲死。

一到冬天,病勢更嚴重,全身酸痛,腿腳腫脹更厲害。面黃而腫,臥床呻吟。

到了民國十三年(甲子年)夏天,病更重。所有的名醫都束手無策。都說:

「最多活到秋天,穀子收成之前。」

一息奄奄。秋天前幾天,忽然咳嗽氣喘,喉中痰一直涌上來。連續三天,一粒米未吃,昏迷不醒。

忽然間,想起印送玉歷寶鈔,消除業障十分靈驗。因此,吩咐內人焚香對天許願,印送玉歷寶鈔一千本。求神保佑病好。

願剛許完,而咳嗽、涌痰停止,竟沈沈地安睡過去。

以我親身的體驗,足以徵驗冥冥之中,時時刻刻有神明在鑒察人的善惡、禍福。太上老君說: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實在沒錯!

第二天,到光明書莊,先印三百部,託同善社分送。現在再印送七百部,以廣流傳。

此書比其他的善書,更能使人觸目驚心,因而印送的人有求必應。價錢又不貴,希望同胞們量力印送。所費不多,而效驗十分宏大。可以端正人心,而救濟末劫的災難。正己正人,增廣善緣。

中華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仲冬寰球第一傷心人蔡九如誌於金陵恨生室

(二)吳江陸清修敬送玉歷之效驗

敝人原來世襲祖業,擔任清代的縣吏。個性剛直,素來相信神明。

自辛亥革命,民國建立以後,改做生意。

民國十年七月間,因為往周姓親戚家送殯。適逢陰雨,腳滑跌倒,竟然傷口潰爛,經年醫藥無效,甚至於傷口不能收口癒合。因此不能起身,常臥床上,如同廢人。

後來,聽到鄰居楊先生在分送善書,就向他要來看。其中玉歷寶鈔,內載因果報應,轉禍為福的事有好幾十個案例。

敝人自省:當縣吏時雖然自律下筆要謹慎,但是難免因為誤判造下罪孽,才有今天的病魔長久纏身。因此立誓發願購玉歷寶鈔,來贖罪過。

立即向家中的 灶神說明清楚,並寫信委託購買。

最奇異的事是:善書才寄到,竟然不用服藥,而生病的身體突然能坐起來。等到分送完畢,更能下床走動。隔沒多久,痊癒如初。

很明顯地看出:這全賴敬送玉歷寶鈔的效驗。特別在此說明,告知世人,以報答神明降福之恩,並且勸導世人,不可不信。

居住江蘇吳江縣城內廟前,陸清修敬啟

第八章 奉行、印贈玉歷之善報

第一節 求已堂集記載

一、五子登科

大興縣黃芳洲先生,在回陽縣當教諭(註)。與夫人都喜好行善。

先生在任官時,曾捐錢出刊「金剛經」、「太上感應篇」、「陰騭文廣義」各經文數十部。夫人也印贈玉歷一千本,廣為佈施印送。並且時常買魚、鳥放生,其數上萬上千。

生有五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琪是康熙乙酉科舉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登高第。

註:教諭:是官名,宋、元、明都設有縣學教諭。清朝在各廳、縣學也都設有教諭的官,掌管教導在縣學念書的生員(即秀才)。即每月考課一次,講學一次,講經義及倫常諸事。

教諭薪俸微薄,除平時侵領廩生俸米;童試後,新秀才送贄敬(見面禮)外,無他收入。生活清苦,但因管教生員,地位清高,除對學政外,因其為欽差地位,雖見督撫,也不行跪拜禮。

二、子孫榮登金榜

繆國維先生,江蘇吳縣人,明朝天啟年間進士,但家居未去當官。平日常收買因果報應之類的書,並加鈔錄分送他人。偶有破缺的,無不黏補完整。

有一年,年歲凶荒,五穀欠收。他立即佈施穀子去救災。遇到瘟疫流行的時候,他就配出有效的藥劑,大量醫治病患。

因此,一家善報連連:

兒子慧遠,順治丁未年考上進士。孫子繆彤,康熙丁未年榮登狀元;景宣是癸丑年的傳臚(註);繼讓為戊辰年進士。繆彤的兒子日藻,是乙未年榜眼。繆彤叔叔的兒子繆已是雍正癸丑年翰林;日藻的兒子致仁,是乾隆己未年的翰林;敦義是丙辰年的進士。

好幾代的富貴顯榮,都是行善的報應。

在維揚地方所流傳的玉歷,其中有吳門繆彤的手鈔本。所記載的,完全遵照原本,一字不敢增減,共一十八字。(古書記載)

註:臚,史記孫通傳註云:「上傳語告下為臚」。古代考上進士者,在集英殿唱名宣佈,衛士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傳臚。

清代殿試及格放榜分三甲:第一甲有三名:第一名為狀元,其次為榜眼、探花;第二甲第一名為傳臚。繆景宣即是第二甲第一名的進士。

三、狀元連捷

長洲彭一菴先生,遇到年歲的收成不好,必定大力救濟;見有益人心的書,必廣為印送,兒子定求先生亦有善行,曾經鈔寫百本的玉歷流傳。後來考中會元(註)與狀元。曾孫啟豐,也考中會元、狀元。到現在,子孫富貴不絕。

註: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四、三子榮貴

崑山徐竹亭先生,是嚴文靖公的幕友(註)。

當時江蘇、浙江水災氾濫,民生饑苦。他建議上級發倉救災,救活無數的人。

兒子開濟先生,在明思宗崇禎年間,遇到強盜擄來數百位婦女,關在徐家,命開濟先生看守。他全部贈送路費,偷偷地放走,並且放火燒掉自己的房子,以去除強盜的疑心,免得追殺那些婦女。

放火時,抱出玉歷的書版,帶著全家避盜於太倉。平生印送的玉歷,無法算數。

生三子:長子名乾學,是康熙庚戌年的探花,官至尚書。次子名秉義,是癸丑年的探花,官至侍郎。三子名元文,是狀元宰相。

乾學生了五個兒子,都考上進士:樹穀是康熙乙丑科。徐炯是康熙壬戌科。樹敏是癸未科。樹屏是己丑科。徐駿是癸巳科。

註:幕友,是擔任幕職時的同事。幕職是地方長官的屬吏。就如南北朝時候的參軍、主簿;宋代的簽書判官廳公事、司理、司法、司戶、錄事參軍,節度使的推官,觀察使的推官,節度使的判官、觀察使的判官等都是。

幕職的工作是助理郡政。

五、燾終登天、孫子狀元

湖州蔡佩蘭先生,平素孝順父母,友愛長上。節儉持家,樂於佈施。凡是遇有貧窮困苦而生病的人,必定佈施醫藥。

孤獨伶仃,家境貧窮的人來向他借錢,絕不收取利息。路上遇見婦女、小孩,遺失金錢財物,不敢回去見長輩的,就代他設法賠償。

一天,發現玉歷的內容真可警惕世人,就是提供金錢給會書法的人,鈔寫流傳,勸化世人。

享壽八十四歲,念佛無疾坐化。鄰居有人見一對仙童、仙女引導他登上天車升天。

曾孫啟樽,是康熙庚戌年的狀元。玄孫升元,是壬戌年的狀元。

六、子孫入閣貴顯

杭郡徐文敬先生,在朝廷擔任御史的高官。熟習修道的各種義理;喜好研究釋道儒三教聖賢的事跡。平日常輯集、並出版修行敬信錄之類的書,引導世人向善。

太夫人每日虔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千聲;也喜愛與人談論因果報應的事理。曾經翻刻東阜地方的玉歷寶鈔與至寶全書,祈望人人改過向善。遇到荒年,五穀欠收,必定捐錢救濟親族的人。

兒子名本,官至內閣大學士(註一)。一子名祀,官至甘肅巡撫。孫子名以烜(註二),官至侍郎(註三)。一孫名景熹,官至鹽法道(註四)。所有的曾孫,現在又都考上科甲。

註一、內閣大學士:內閣是古代大學士辦事的官署。大學士,是古代的官名,相當於宰相的職位,唐以後,歷代沿用。宋代有昭文館、集賢殿、龍圖閣等大學士。

註二、烜:光明宣著叫烜。

註三、侍郎:官名,是漢武帝才設的郎官,常侍從皇帝的近臣。自東漢以後,凡是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改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代起,其職位升高,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有六部),都以侍郎為副長官。明、清時,升至正二品官,與尚書同為各部的長官。

註四、鹽法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的屬官,專管鹽的運輸。清代設鹽運使的省,設鹽巡道;不設的設鹽法道。

七、三子進士及第

張孟珙先生,擔任河南省的臬司(註),居官廉潔,恩威並行。

最喜歡做的事是:刊印玉歷寶鈔、陰騭文廣義、及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之類的書。最厭惡的是:黃色圖畫、書籍、賭具,以及墮胎、絕孕的資料。凡是有造作這些東西的,必處重刑。捕獲這些嫌犯或東西的人,就厚厚地給予重賞。

遇有饑寒交迫的貧苦人家,無論多遠的異地他鄉,必定多方給予救濟。

夫人一聽到他鈔印勸善的書或文章,即使典賣衣服、首飾,也必定給予幫助。

生有五子:長子名學庠,是己丑料進士;次子應造,己未科進士;三子紹賢,也是己丑科進士;四子企齡,是戊子科舉人;五子景昕,雍正癸卯科的秀才。

註:臬司:宋代提點刑獄司簡稱臬司。明清時,是按察使之別稱。為清朝各省掌管司法、行政的長官,隸屬於各省總督、巡撫。

八、

常熟蔣春圃先生,家境雖然富裕,然而一生勤儉,如同清寒之士。

見到勸善的書或文章,必定命子孫們鈔錄、或印刊,毫不吝惜金錢。實在是一位品德純粹的人。他的子孫也是繼承他的祖德,敦厚地祗礪行善,毫不懈怠。如玉歷寶鈔,太上感應篇,戒殺放生等書,連年鈔錄刊印,傳播贈送,無法算數。

孫子名棻,有功名;曾孫名伊,康熙癸丑年考上進士,曾孫陳錫,乙丑年考上進士;廷錫,癸未年考上進士,官至大學士。漣洄己丑科同科考上進士。溥雍,雍正庚戌年考上進士,也位至中堂(註)。欄梢,丙午年考上科甲;鼎,乾隆辛未年考上進士。

由於遵信善書,印贈善書,其子孫科甲、顯貴,如此興盛。

註、中堂:唐代設政事堂於中書省,以宰相領其事,後代因此稱宰相為中堂。明代的大學士多加師、保,兼領尚書,為實際上的宰相。其辦公處在內閣之中,而中書居東西兩房,因此,明清時的中堂,則用以沿稱大學士。

九、施藥救人、榮任城隍

嘉靖年間,江西南昌府熊兆鼎先生,幼年即研習內科與外科醫術。

十九歲那年,曾捧讀玉歷,見到在第二殿的章句內有說:

「指下不明(按脈不知病證),醫藥取利,應在本殿發入活大地獄受苦;再另發小地獄受苦。」

又有施藥救濟多人以及傳鈔玉歷,說與世人知曉,俾令警惕,痛改前非等話。

從此之後,發大信心:不計較財利;不避寒暑,不分貧富。只要遇到危症,必須使用人參,但是病家貧窮、買不起的,就暗中將人參切成細末,混在其他的藥中,以賤價賣給病家治病。而將富家所酬謝的金錢,救濟急難的病患。

如果遇到荒年,就步行出診,絕不坐轎子。他的夫人也十分賢能,無不順從丈夫行善的意願。冬天即使穿著粗製的葛布衣裙,也毫無怨言。

八十歲那年生日當天,忽然見到廳堂上高懸著一幅紅綾的報單,上寫金字說:

「奉

天帝命,熊兆鼎赴福建省城隍司任。」

三天後,異香繞室,於是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他的子孫到現在愈來愈昌旺,科甲連綿,在當地十分榮耀。

十、點燈濟難、子入中堂

陳先生,是海寧絲的望族。

時常一到晚上,就在街巷中懸掛油燈,以方便夜歸的人行走。同時佈施藥物、棺木,以濟助蒙受瘟疫之災的難民;又設置義塚,以便掩埋死者,免得屍體曝露荒野。

尤其時常流傳玉歷等勸善的書籍,文章。

上天對陳家的報應也十分大:子孫顯貴,有好多位進入中堂擔大學士的。到現在,科甲不斷,在浙江一帶,十分有名。

十一、關汪孫趙四族、善德興家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都是存心動念,莫不在於利益萬物,濟助急難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以關家而言,如關槐的祖父,當提報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註丹桂籍一書。

汪家則佈施、贈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藥丸,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各類的善書。近年又印送玉歷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歷中的指示,印贈玉歷,並佈施棺木,救濟貧窮不幸死亡的人。並佈施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聞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以上都是李氏求已堂集中所記載的。

雅瑪數位科技【雅瑪文閣】小說典藏

版權別:
本書作者已授權,作者在站上關心您對本書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