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異想】--【三國志之輔佐劉備 】-- 作者:葉戀
第四五集_第四四三章 陷軍殺陣(楚湘續)

第四四三章 陷軍殺陣

顏良登高而望,只見蜀軍營盤連綿不絕,與曹軍不遑多讓。兩個月來,他與蜀軍交手不知多少次,開始時一路挺進,雖然蜀軍陣法嚴謹,進退有度,頑強抗抵,可曹營憑藉大軍優勢,和郭嘉的絕妙陣法,還是應付裕如。可自半個多月前劉備治下各路援軍兼程趕來後,蜀軍的人馬變得強上許多。前些日子自己和文醜率領的鐵騎,遭遇馬岱的雷龍騎與關羽的青甲軍,激戰半日下,己方的損失竟超過對方。是自己不能打麼?笑話!只能說不只關羽,還有雷龍軍,實在是太強悍了。想著搖了搖頭,這一仗委實不好打呀,難怪郭嘉要他們作好準備,不必刻意詐敗--說起來還真的有點可笑。

雖然蜀軍得到強悍的支援,可曹軍無論素質、陣法皆不遜色,人數更佔優勢,只有器械方面稍有不如(或者說『大為不如』更恰當些)。但是這兩個月來,蜀軍的戰力越來越強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另一面,曹軍的後勤已開始出現捉襟見窘的情況;由於潼關被緊緊堅守在蜀軍手裏,怎地也攻陷不了,幾乎所有後勤都要輾轉由夏陽、臨晉運渡而來,耗費大量人力,無形間也影響到士氣。

胡思亂想著,顏良突然想到張郃--當年威震河北的『河間四將』,論功夫顏、文、張在伯仲間,高覽略遜些;但以冷靜謀畫、用兵破陣、訓練士卒來說,張郃無疑都是最頂尖的,即便到了曹營依舊如此。可惜還未真正受到重用,便失手遭擒,最後在有條件下投降蜀軍,遠去西南面對南蠻荒地。本來幾個人談起來無不扼腕,可最近的消息聽說,他在南中大展神威,屢次擊敗孟獲。曹操聽在耳中,倒也看得頂開--反正打敗劉大耳的話,南中不也會變成大漢領地?總地來說,張郃是替大漢立下大功。可自己呢?所謂『成王敗寇』,曾經一次由袁紹處轉投過來,若最後還是無法定鼎九州,豈非寂寞身後事?對於戎馬壯盛的歲月來說,猶如一聲隨風飄逝的歎息……

忽然間他聽到好似海水般的呼嘯聲!顏良不由縱身躍起,此時親兵來報:蜀軍人馬前來偷營。顏良連忙閃出帳外,只見幾處營盤火起,可射入自己營中的火箭卻被早有準備地士兵們撲滅,並未燃起。暗夜裡兵馬嘶吼,人影閃動。顏良立即喝令軍士列成陣式,準備迎敵。只見一彪人馬疾衝而來,清一色白馬長槍,暗夜裡顯得分外清楚;當先一人左手持槍,無畏無懼地縱馬直奔而來。

顏良見他似乎不識陣法,竟然直闖入死門,衝向偏軍的弓弩陣,心中不由得意,一聲令下,弓矢齊發。哪知來人猛地把槍一舞--猶如鳳舞九天,箭矢紛紛被格飛;不僅來將,便是他身後緊隨的軍士也無一人中箭。顏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卻又心火大恚,正要率人上前攔截,卻聽到一聲馬嘶,聲若焦雷,白馬如龍躍起,直撲陣中,槍影閃動處,似秋風掃落葉,轉瞬便將曹軍陣式衝亂。

顏良急令中軍舉燈為號,指揮大軍包圍,自率親衛上前攔截,頃刻間便將來將圍在核心。只見來將不慌不忙,手中長槍揮舞猶如風火電輪,忽進忽退,如入無人之境。藉著火光,在他刺落數名曹軍瞬間,顏良已瞧清楚,正是一身是膽的趙雲,不由又抽了口冷氣,急忙令親衛列成長蛇捲地陣,帶頭圍攻上去。忽然間趙雲把槍往上一拋,迅速摘弓抽箭,只聽一聲響亮,中軍高懸地燈火被射落在地。見趙雲收弓、接槍、再次掄動一氣呵成,顏良不由驚歎。就這麼一恍神,趙雲已殺出重圍。

顏良懊惱之餘,也不追趕,只是清點損傷,重整營盤。相較之下,自己的損失還不算大,但沒能與趙雲交到手,實乃一大憾事。

此時中軍將傳令來道:『各軍整裝,退後五里,再行紮寨。』沒有反擊,沒有固守,只有退卻。面對蜀軍的偷襲,竟似毫不在意,不氣不急,不敗卻示之以敗,這是為什麼?顏良忽然感覺到,曹操似乎胸有定計,只是自己不清楚罷了。

這樣也好,反正責任就由那些清楚曹操謀畫的主將去擔當吧--曹彰、曹仁、曹真、曹洪、甚至曹休……

的確,有郭嘉奇謀畫策,認為他絕不遜於龐統、諸葛亮的曹操,還佔有優勢兵力,自然胸有成竹。

郭嘉能研發出『八門陷軍陣』,實非偶然。除了郭嘉本人對於兵學、奇謀的研究著力甚深,主要的幫助卻是來自『鬼谷兵法』一書。此書被陸羽破解謎語及機關所得後,依諾交給曹葳,曹葳便交給了曹操,曹操自然是賜給郭嘉。曹操、郭嘉都心知肚明,若非陸羽之智,實難破解謎語,也都承他人情,更佩服他的胸襟。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得知曹葳喜歡陸羽後,二人並未反對。

『鬼谷兵法』的祕密便藏在書皮的夾頁裏,內有『八門陷軍陣』的雛型。這是歷代鬼谷門的研究心得,最得其妙的便是李牧,以之屢破秦軍,力挽狂瀾,延續趙祚。自李牧死後,此祕主要傳人便是張良。不過張良也未用上--他曉得韓信為人,故傳兵法時並未教授此陣。自張良後,此祕就一直藏於『鬼谷兵法』書中,直到陸羽解開祕密,才重新問世。

只是陸羽雖然得到,卻忽略了應該先搜尋一番,便交給曹葳--或許他是故意的吧?有意無意間是為了討好曹葳。當然,事後知道時,他也僅是淡然一笑置之。在他心裏,曹葳遠比什麼『鬼谷兵法』還重要得多;即使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那麼作--因為陸羽就是陸羽,那個有情有義、重情諾義的陸羽。

回頭來說,改良後的『八門陷軍陣』,成為郭嘉畢生兵學精華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困陣,更是殺陣--而且是絕殺!自創建以來,與諸葛亮、龐統創出的『方圓八陣』互相較量,雖各有勝負,卻是勝多敗少,加上人多勢眾,所以一直佔著上風。可是直到蜀軍大集為主,『八門陷軍陣』對於蜀軍仍是困多於殺,所以戰況才會變得膠著。不知者以為此陣爾爾,哪知曹操、郭嘉是有意為之--其實自與蜀軍交手,『八門陷軍陣』只發揮了一半的威力--以困為主,以傷為輔,至於絕殺,根本就未使出。

之所以未使,便是留為後手,提防龐統、諸葛亮計中有計。如今長安烽火,明顯便是計中有計之局,無論是攻是守,曹軍都會顯得被動,就怕中計。但若此時祭出『八門陷軍殺陣』,那麼蜀軍攻來,正是中了下懷,將會來得去不得。

不過曹操和郭嘉還在尋找最佳機會--他們可不想用牛刀卻殺到了雞,必須等蜀軍真的傾盡全力來攻時,給予致命一擊。

入夜後蜀軍又再次襲擊曹營。曹軍各營奉令堅守不出,巍然不動。四野間喊殺聲此起彼伏,蜀軍連續衝擊數次,竟無法撼動任何一處曹軍營寨。戰至天明,曹操忽然號令全軍進行反擊,蜀軍受挫之下只得退卻。此時毛玠見戰局已成,建議讓出擊眾軍大喊道:『長安已失!劉大耳一眾皆已成擒!爾等還不速速投降!棄械蹲地者不殺!』這些時日,差不多在前線的眾人皆看見長安城點起狼煙,如今聽得此語,果然曹軍士氣高漲,蜀軍卻是一團慌亂,即便是關羽、趙雲等將也幾乎壓服不住,結果不但沒有逼退曹軍,反而接連失陷了己方的前軍大營。

原本想讓蜀軍小勝退兵,然後追擊,乘其以為得計,大舉逆襲時,以絕殺之陣圍殲,一舉底定戰局,哪知反而打敗蜀軍。以此推斷,蜀軍怕是一時不會撤退了。得報後郭嘉皺起眉頭,隱隱覺得這完全不像龐統、諸葛亮一貫的手段,不免有些疑慮。想了想便對曹操建議道,窮寇莫追,不如先行穩住陣腳,再圖他策,引蜀軍入殼。

可蜀軍才退卻不久,夜裏又來偷襲搦戰。曹操聞報,不由心生怒火道:『豈有勝軍反退之理?若劉大耳以佯攻為幌子,行退兵之實,則應已乘機退去。如今卻再三搦戰,焉知不是虛實之計?』

郭嘉道:『嘉一時不解其意,但料想有同樣心思--試想諸葛亮、龐統何等人物?創出的「八陣」若僅些許威力,豈非貽笑大方?怕是也想引我大軍入殼。丞相三思。』

『孩兒也認同郭叔叔的話,』曹沖道:『相父不也曾見識過「八陣」?如今孩兒領略了,卻總感覺似乎不如耳聞。如果不是郭叔叔的「陷軍」陣太厲害,就是對方同樣有所保留。果真如此,那就更須提防。』

『八陣之妙在於攻守有序,』郭嘉分析道:『若熟練戰陣,則攻防有度,如臂使指,可禦數倍之敵。如今蜀軍似乎還在熟悉中,我料龐士元不是藉此機會練兵,便是有意拖延戰局……』

『孤確實親眼見識過「八陣」的威力,』曹操搖頭道:『事後由「風影」的資料分析,「八陣」也確如奉孝所說,主要是以困和防為主,若敵眾不過五六倍,可堅持戰至一兵一卒而仍徐退有度。這次若非奉孝的「陷陣」,怕是難以進攻得這麼順利。所以孤以為,這應是叛軍的拖延之計,欲讓孤變得行動謹慎,他們便能趁機抽身,迅速撤退。』

『……孩兒以為,如果北岸至今仍沒有什麼動靜,』曹沖想了想道:『而且下次蜀軍攻擊力道如果又再加強的話,那麼相父所言十有八九中的。那樣一來,我們是否該因應局勢有所更動?』

曹操點了點頭,以詢問的眼光看向郭嘉。郭嘉想了想道:『若今夜蜀軍加大攻勢,那麼依公子之言,下次便佈局圍殺蜀軍,然後一舉破「八陣」、取長安!』

『看來得下點血本哪,』龐統喃喃地道:『所謂捨不得孩子便套不住狼……不行,那個郭奉孝太難騙了……』說著灌了口酒,然後睨著眼環視了一眼帳中諸將。

管亥見龐統瞄向自己,想起上次被哄的事,氣便不打一處來,『哼』了一聲咕噥道:『還以為有多大本事,哪知就那麼一招……』

『知道了、知道了,』龐統略顯不耐地道:『看在子誠連詐死都使出的份上,這個惡名便由我來擔吧……』說著看了看眾將,猛灌了口酒,似乎終於下定決心,以堅定的語氣道:『眾將聽令!』

眾將不由相視苦笑,知道最重要的時刻來到了,望著龐統手中的令劍,出列拱手同聲應道:『末將聽令!』

『二將軍、子龍、令明,令你三人今夜丑時盡起本部軍,偷襲曹軍大營。』龐統嚴肅地道:『若遇「陷陣」圍殺,須死戰不退,待聽得號聲,便由西南方殺出!提前撤退者,斬!』

三人奉令退下,龐統接著道:『洪烈、叔義,令你二人今夜寅時盡起本部軍,由「陷陣」西北方殺入……』

『為何不是由西南方接應?』恭身聽命的馬岱不由心生疑惑,抬頭道:『你不是要他們三位由西南方殺出嗎?』

『你當那郭奉孝是傻子嗎?』只見龐統兩眼一翻道:『如果這樣他都猜不出來,還當得了曹營帳下頭號謀士?』

『可你這招聲東擊西,他未必便猜不出來!』管亥不滿地在一旁幫腔道:『你這一安排,豈不是把他們都往死地裏送?』

『所以還是需要用到你嘛,』龐統斜睨管亥一眼,灌了口酒,抹抹嘴道:『管亥聽令!……算了,主公聽令……嘿嘿嘿,就不相信你不應令。命你和楊任、紀靈,今夜寅時之後,盡起本部軍馬,由曹軍中路發起衝擊!』聽到龐統用劉備『威脅』,原本不睬龐統的管亥無奈之下,只得恨恨地上前接令而退。

眾將幾乎都分派到任務了,那麼只剩下……眾將不由你望我我望你,想不出該派誰擔任最後的重要任務。

龐統見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以及劉備嘴邊的笑容,知道劉備已經猜出來了,於是笑了笑點點頭,忽然大喝道:『伯言、士載、文淑、伯岐何在?』四名年輕小將連忙由帳外跑進來,拱手躬身應道:『末將在!』眾將看到,不由恍然大悟。

龐統向四人點點頭道:『之前要你們去準備的工作都作好了嗎?』

『半個時辰前就已經完成了,』鄧艾還是喜歡搶先地出聲道:『末將等早在帳外候命……』

『我看是偷聽命令才是……』龐統咕噥了一聲,看了眼劉備,又嘀咕了幾句道:『算了,瞧在你義父的份上……是了,就命你等率本部軍……什麼本部軍?當然是「飛軍」……你當你妹夫當初把他們安排進去是什麼用意?除了洪烈,誰還比他們合適?……別打岔了!呃,就命你等率本部軍,於寅時後由西南方殺入,接應三位將軍,然後是各路人馬--別告訴我你們在帳外沒聽到是誰……好了!別再廢話了!還不快下去準備!』說著拎起酒葫蘆便往馬岱頭上直敲。

馬岱照例用手推擋,邊往帳外走口裏邊抱怨道:『……還不都怪你把我腦袋該想的也都想去了……好好好,別打傷我的頭,當心到時只有洪烈去得了……』

見眾人都出帳去準備了,劉備方才起身,嘴邊的笑容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凝重的神情。望著帳外好半晌,方轉身對龐統皺眉道:『依你看,我軍損失會如何?』

『……屬下也說不準,』龐統同樣神色凝重道:『郭奉孝這「八門陷軍陣」委實厲害;要不是孔明,怕是我也著了他的道……這殺陣一起,只怕傷亡會過半也說不準……』原來龐統早就讓人將自己按觀察及參與者所述畫成的陣圖,傳遞給諸葛亮,詢問他的看法。

劉備不由身軀一顫,聲音發抖道:『傷亡……過半?』

『……這只是粗略估計,』龐統的聲音與放下長劍的手勢同樣沉重地道:『不過諸位將軍久歷戰陣,應該會設法將戰損減至最低……主公,您也不要太傷感了,所謂「慈不掌兵」。再說,經此一戰,曹軍便再也翻不了身,大漢一統指日可待。所以我認為還是值得的……』

『……子誠說得對,』劉備默默轉身,長歎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龐統跟著喃喃念道:『……可偏偏這一局便是你佈的。子誠啊,你的狠心實是好心!若非如此,怎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便令天下三分歸一?罷!罷!好心善名由你去得,這狠心的惡名,便由我來擔吧……』

『不!』劉備毅然地道:『無論如何,我都會擔起來的!至於此役的結果是功是過,便由昭昭青史來決定吧。』

雅瑪數位科技【雅瑪文閣】小說典藏

版權別:
本書作者已授權,作者在站上關心您對本書的評論...